Posted on 5 8 月, 2020

耳通聽力中心的助聽器專家李孔耀,平常都戴着一副助聽器。他說,自己的聽力問題30年前就發現了,檢查者正是如今共事20多年的驗耳師曾文瑛。

爆竹聲強度堪比打槍 一秒內損傷聽力

從事聽力治療工作後,李孔耀才明白自己聽力之所以變差,與小時候愛玩爆竹有很大關係:「小時候過節喜歡玩鞭炮,小朋友們點着鞭炮後互相扔給對方,在耳邊炸響。」

噪音是中、青年聽力損傷的首要原因。美國聽力和語言協會(ASHA)網站介紹,3英尺內的鞭炮、爆竹聲響和打槍聲強度可達150分貝,在一秒鐘之內就能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。

曾文瑛解釋說,人的內耳耳蝸是一個蝸牛狀的結構,內部遍布毛細胞,是接收和傳遞聲音信號的中轉站。高強度的噪音能大幅振動撕裂毛細胞,造成毛細胞損傷。耳蝸基底部分的毛細胞負責高頻聲音解析,這里靠近內耳的門戶——卵圓窗,「一旦內耳受損,耳蝸基底首當其沖,這就是為什麼退化型聽力受損從高頻先開始」。

高頻聽力受損,主要是內耳受到損傷。圖為耳朵結構。(Shutterstock/大紀元製圖)

高頻聽力損傷初期,僅感覺在嘈雜環境中不易聽見目標聲音,隨着損傷加深,對頻率較高的女聲、兒童聲音出現聽力困難,對清脆的門鈴音、小鳥叫聲也反應遲鈍。

新型助聽器 改善高頻聽覺效果

當年,李孔耀在檢查發現高頻聽力下降之後,並沒有馬上配戴助聽器,主要是因為30年前的助聽器技術不發達的緣故。

「那時的助聽器就像一個簡單的擴音機,」李孔耀解釋,老式助聽器將周圍環境中所有聲音一齊放大,像他本人只有高頻聽力受損,如果配戴老式助聽器,就必須同時承受同步放大的中、低頻段聲音,會感覺很吵。

近些年數碼技術應用於助聽器後,才解決了老式助聽器不能辨別聲音頻段的問題,因為數碼助聽器像一臺微型電腦,內部存有完整的音量調節程序。驗耳師調整相應程序,確保助聽器只在特定聽力頻段適度提高音量,而不在配戴者正常聽力頻段內提高音量,因此每副數碼助聽器都與配戴者的聽力情況適應。

高頻聽力損傷的病人大多可以選擇耳背型助聽器,體積小巧的主機掛在耳後,由一根不太顯眼的細管連結着擴音器探入耳道,戴起來很自然,很多年輕人容易接受。

李孔耀現在每天上班時間配戴助聽器,病人從遠處對他講話也能清楚聽到了。他還分享初戴助聽器的適應過程:「我大概花了一個禮拜時間適應,開始常感覺耳朵癢癢的感覺,後來癢的感覺沒有了,甚至晚上忘了摘下就睡着了。」

Features
助听器
Reviews
There are no reviews yet, why not be the first?
Leave a review
Criteria 1: Criteria 2: Criteria 3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